1. 首页 > 手游资讯

混龄游戏排名榜 混龄游戏交流分享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2-02
摘要:
一、混龄游戏的好处应用混龄游戏开展户外游戏活动,可以有效地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,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兴趣,促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交流的方式,加强幼儿口语交际能力、人际交际能力,促使幼儿快速融入集体之中,进而拓展幼儿的思维,促进其社会性发展。一)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近年来在幼儿阶段备受关注。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,现阶段人们处于信息时代,获取社会资讯的渠道较为广泛,对信息资讯也较为...,混龄游戏排名榜 混龄游戏交流分享

 

一、混龄游戏的好处

应用混龄游戏开展户外游戏活动,可以有效地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,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兴趣,促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交流的方式,加强幼儿口语交际能力、人际交际能力,促使幼儿快速融入集体之中,进而拓展幼儿的思维,促进其社会性发展。

一)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

社会性发展近年来在幼儿阶段备受关注。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,现阶段人们处于信息时代,获取社会资讯的渠道较为广泛,对信息资讯也较为敏感。多数幼儿在思维形成过程中已然应用电子产品开展游戏活动,导致幼儿不善于与人交际,使传统的社会教育受到社会信息的冲击。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是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。应用混龄游戏开展户外游戏活动,可以有效地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,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兴趣,促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交流的方式,加强幼儿口语交际能力、人际交际能力,促使幼儿快速融入集体之中,进而拓展幼儿的思维,促进其社会性发展。

(二)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

混龄游戏在让幼儿心情保持愉悦、欢快的同时,也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。在活动中,幼儿身体会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。教师对不同层次、不同阶段的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,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的差异性,选择相应的活动方案。在实行活动方案的过程中,幼儿会保持积极探索的兴趣,进而构建良好的游戏氛围。相较于单一的户外活动,幼儿在混龄游戏中会产生更多兴趣,接触的同伴也会变得更为多元。因此,教师应积极构建多元化混龄游戏方案,并合理营造教育环境,在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同时,推动学生接受教学内容,实现双向推进,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,进一步释放幼儿的天性,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二、如何提高混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水平

一、游戏活动中的混龄互动,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

社会是一个大舞台,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选择,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。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,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,参与社会生活,但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在社会性游戏中模拟现实生活,感知社会角色关系、角色规则,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,强化他们的社会情感,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。

在幼儿园,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角色游戏,他们都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,“我来当妈妈”“我来当爸爸”“我是医生”“我要当生病的孩子”。在混龄班的孩子中,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各自的角色,大的孩子乐于指导小的孩子,而年龄小的孩子也愿意效仿大孩子的行为。例如: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、开商店、开医院、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时,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。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、人人有角色,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。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,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、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。由独立变合作,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。马卡连柯指出:“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,既要努力工作,又要努力思维。”角色游戏是由混龄幼儿来完成的,因此,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,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、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。同时大一点的幼儿能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,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。可以说,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,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。

通过研究发现,在混龄幼儿的相互交往、共同活动中,随着孩子们交往范围不断扩大,交往内容日益丰富,幼儿间的情感更加深厚。无论是在幼儿园的走廊里,还是在操场上,他们只要相互遇到,就会兴奋不已,热情拉手拥抱,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。幼儿的认识、交往范围扩大了,交往的对象、内容丰富了,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、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。

二、户外活动中的混龄互动,激发幼儿交往的主动性

在混龄活动中,我们利用幼儿混龄互动培养幼儿之间交往的主动性。在混龄活动中幼儿有更多的机会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、进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。这种自发的、内在的活动和游戏会让幼儿之间消除最初的陌生感,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。例如,在户外混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大型器械、海洋球、扭扭车、攀岩、小桥、皮球等各种好玩的器械,小班的孩子们在与中大班孩子共同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,拓展自己的游戏经验、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,在自然地状态下与中大班的孩子自由交流,体现出一种生态的、和谐的交往美。有些孩子在中大班孩子的带领下在大型器械上玩警察的游戏、玩妈妈送宝宝上幼儿园的游戏,在这种活动中既发展了小班的角色意识,又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,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。

三、体育活动中的混龄互动,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

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并且参加最多的活动,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,我们以“大带小、小促大”进行混龄体育活动,幼儿相互学习、相互帮助,克服困难,学会本领,让他们产生一种喜悦心情,感到自己很能干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。如孩子们感兴趣的体育活动“运西瓜”,活动规则要求幼儿两人一组,不能用双手,只能利用肚子夹紧西瓜(皮球)横向走动,先到达终点者为胜。在游戏中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相互结成了对子,一开始球老是掉下,后来经过观察,交流,学习,终于成功了,游戏中幼儿不但能夹紧球而且行走的速度比较快。在这些活动中,中大班幼儿共同活动,大班幼儿照顾弟弟妹妹,保护好他们,让他们先玩后自己再玩,而中班幼儿喜欢也愿意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,使大班幼儿有了自豪感和自信心,更乐意和弟弟妹妹交往了。

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,大年龄的孩子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教育资源,小年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龄大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,大年龄孩子能在小年龄孩子羡慕、崇拜的目光中感受自己的力量,也能从中体验到关心、帮助别人所带给他们的乐趣。在潜移默化中,小年龄孩子也会从大孩子身上学到关心别人,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,并且也会逐步树立自己的一份自信心和责任感。活动中,合作成为幼儿的真正需要,孩子们在多种探索中悟出了合作游戏的意义,体验了合作的快乐,在合作中增强自信心,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。

四、区域活动中的混龄互动,增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

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,它作为混龄教育的载体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形式。混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龄、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,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。

根据本园的特点,各班围绕一个内容设置多个活动区域,如围绕“周围的人”主题,设置“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”、“我的全家”等活动内容,围绕生活活动,设置“美食城”、“我来做导游”等内容。教师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、新型的、趣味的材料,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、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。材料的不同,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,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,幼儿积极操作,反复实验,自由交往,不懂的、不会的就主动去请教同伴,不管是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都会乐意相互帮助,相互学习,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相互适应,相互欣赏,在相互磨擦中解决矛盾,达成一种构识,正是由于这各学习和磨擦使幼儿学会了适应,学会了社会公德,逐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。幼儿变得聪明,能干变得自信,大胆。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、引导者、支持者,又是幼儿愿意交流、愿意倾诉的亲密朋友,孩子们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大家庭式的混龄环境中,不仅主动获得了多种知识经验和技能,而且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幼儿规则意识、责任意识等社会性发展,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。幼儿通过和同伴群体进行交往学会合作、分享、谦让、同情、助人、宽容等亲社会行为,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。

三、如何进行混龄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

区域活动是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具有教育性、兴趣性、探索性、创造性、操作性和自由的、宽松的学习活动环境。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,通过摆弄物体,自由操作,观察和实验而认识物体的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关系,解释事物现象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,形成智慧,发展个性,培养自信,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。

一、师生相互交流是活动开展的成败关键

在活动过程中,教师应该注意增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。因为幼儿彼此间是平等的,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、讨论。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,幼儿既放松,又保持了独立性,这是教师直接指导所达不到的。因此,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,要善于引导幼儿相互讨论,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,允许幼儿在游戏中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表现,并做好及时的观察捕捉指导。如在表演游戏中“妈妈”对“爸爸”说:“爸爸,我现在很忙,你去熨熨衣服。

”“爸爸”照办了,也许幼儿是很随意的,而教师应能观察到并及时给予肯定“她真像个妈妈!不仅会安排自己,还会安排爸爸劳动。生活中的妈妈就常常是这样的。”以此来确立或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,帮助幼儿的发展。

二、选择适合的游戏是活动顺利推进的途径

通过在班级活动室内创设各种活动区域或区角,提供自由活动场景,利用自由活动时间,以开展幼儿自选活动,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,这种教育活动形式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主探索与学习的积极性,在区域活动中,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、爱好、特长及能力创设各种符合幼儿需要的游戏活动,并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材料,让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,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,并体验成功的愉快,增进交往,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。

三、合理的创设区域活动的空间位置

选择最佳空间布置区域活动区。我们把图书区放在采光较好的地方,并自制了小书架供幼儿整理、摆放图书。自然角放在朝阳的地方,无土栽培、水培食物和泥土栽培的植物归类摆放整齐,方便幼儿管理和记录。建构区幼儿操作起来,相对比较嘈杂,所以放置宽敞的地方上,并给予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,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。表演区和体育区也需要很大的空间来展示幼儿的才能,所以也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……确定好空间位置,教师就要动脑筋想办法收集活动区材料。

四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,收集区域活动材料

孩子的接送大多是爷爷奶奶,他们一开始不理解怎么现在的教育还要让孩子收集废旧纸盒、瓶瓶罐罐呢?为此,在每次的交谈中,我们都会喧传这些废旧的价值(可以作为孩子小制作,选择的半成品;可以制作成孩子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,可以作为幼儿游戏中的辅助材料等),并以实物展示的方式,直观的呈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。当家长了解到废旧材料的好处后,很多家长主动帮助孩子收集材料,并积极出谋划策,令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大大增加。现在当我们需要什么材料的时候,家长们都非常的配合我们的工作。自然角里的许多绿色植物也都是幼儿自己种植带到幼儿园来的。

五、根据主题的开展,创设互动性的区域活动

区域活动的创设是主题开展兴趣的切入口,也是教学活动的延伸。所以区域活动的创设一定要根据主题的开展进行及时的填充和更新。创设中要开动脑筋,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,采取多种形式,真正发挥区角活动的互动性,让各区域都“活”起来。

就拿我们表演区来说吧。结合主题《我做哥哥姐姐啦》中的《我的家》我们在区域中放置了抹布、扫帚、围裙、帽子、桌子、椅子。幼儿在区域游戏中,扮演哥哥姐姐的人让弟弟妹妹们坐在干净的椅子上,做哥哥姐姐的小朋友就分工合作,有的扫地,有的擦桌子等等。幼儿们在与情景互动中操作,既积累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。结合家乡主题开展建构游戏《张渚的建筑》《机器人》,准备幼儿熟悉的家乡环境以及房子的图片,通过老师的鼓励、帮助,初步学习插、拼贴、搭高的技能,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,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活关系。

在第二主题《长大的我》中开展表演游戏《小猪变干净了》、《小熊拔牙》,引导幼儿选择材料、自制道具,学习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。知道孩子已经慢慢的长大,并需养成保护牙齿,保护口腔的好习惯。在角色游戏《餐厅》、《串串烧》中,我们制作了各种小吃的材料,如小笼馒头、饺子、面条等等,并设置相应的区域环境,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,能与同伴合作游戏。

在第三主题《金色的秋天》收集各种彩色的图片,让幼儿感知秋天美丽景色,重点创设美工区域,展示幼儿制作的树叶拼贴画,制作水果娃娃,树叶印画等活动,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秋天。

在第四主题《马路上》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玩具小汽车,创设马路、红路灯、大型公共汽车等场景。开展建构游戏《停车场》,请幼儿扮演司机和乘客、汽车司机和交警、行人,进一步让幼儿遵守交通规则,了解交通常识,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,体验合作的快乐。在表演游戏

《大灰狼和小兔子》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"大灰狼",还有孩子们喜爱的"小狗"、"小猫"、"小兔子"、"公鸡"等动物,情节简单,角色对话多次重复,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。动作性极强在表演游戏过程中,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,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,情绪高涨,通过游戏,体现了孩子们合作表演的乐趣,并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。

六、区域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多层性、多样性

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,存在着个别差异,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,允许甚至鼓励他们与众不同,引导每位孩子在发展水平上,缩短与其他优秀孩子的距离。

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,我们在生活区中投放了多种供孩子练习夹筷子的实物(黄豆、绿豆、赤豆、弹珠等)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夹黄豆,因为豆类中黄豆相对比较大,表面不是很光滑,容易被夹起。能力中等的可以夹弹珠,因为弹珠大,但是它比较的光滑,不易被夹起。能力强的孩子,可以把赤豆绿豆混在一起,然后进行分类,赤豆绿豆比较小,很难夹,对孩子是一种挑战。

七、区域活动中,幼儿需要老师的隐性指导

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幼儿主动、活泼地学习,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,只有这样幼儿的潜能和个人能力才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。因此,在区域活动中,不能硬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去游戏,使孩子被动的接受,失去了自我。而应充分尊重、信任孩子,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,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,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,寻找快乐,获得发展。

在幼儿游戏过程中,尽量不直接干预幼儿,一旁关注幼儿的表现,了解幼儿的兴趣、需要和发展状态,再根据这些信息,作出相适宜的反应和适当的隐性帮助。

八、区域活动后讲评的重要价值

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和归纳,在每次的区域活动后,总是先让孩子们介绍今天你玩了什么?(观察幼儿的表达能力是否完整。)在游戏中,你碰到了什么困难?是怎么解决的?(如果还没有解决,幼儿可以共同帮助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。如果解决了,幼儿可以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帮助解决?)如果没有,把你成功的方法分享给其他小朋友。最后,我总是会总结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掌握了哪些本领,鼓励没有玩过的幼儿都去尝试一下。还会特别提醒部分经常玩单一区域的幼儿,多去动脑筋的活动区域,多走动不同的区域,每天换一个,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。

只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理念,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区域活动,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、需要,创新适合本班的区域活动,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,因材施教,就会看到我们每位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。